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历史高考复习大纲
来源: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2005-4-4 9:55:40 【字体:小 大】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历史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 卷结构及根据专家分析预测提出的新观点构成了2005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即复习的内容、重点、策略等。  

  一、考试能力要求  

  (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

  【注意】  “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包括专有名词、观点、论断等。有许多概念和结论,不能仅仅记住其文字表述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它所包含的内容。

  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

  【注意】  阶段性和阶段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基本线索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体现历史进程本质的主流。  

  (二)材料处理  

  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

  【注意】  历史材料是指在试题中出现的包括文字的、图表的,来源于课本内的、课本外的材料。

  4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5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

  (三)历史阐释  

  6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    

  【注意】  这条能力要求主要指的是,按照特定要求对历史知识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

  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8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9史论结合。    

  【注意】  不要求考生作史学理论文章,不要做一段史实加一段理论的拼盘,更不能把理论观点当标签去找史实对号入座,而是要求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历史分析和历史评论中去。

  (四)文字表达  

  10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二、考试内容  

  中国古代史  

  1先秦    

  (1)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1)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①夏朝的建立

  ②商朝的兴衰

  ③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

  ④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⑤井田制、分封制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②民族融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和城市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

  ②百家争鸣

  ③文学和艺术

  ④天文和物理

  ⑤扁鹊

  【注意】  这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有:夏、商、西周三代的准确纪年,禹与启 在创立国家和国家体制方面的异同,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等。

  2秦汉    

  (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①秦朝的统一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秦末农民战争

  (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①刺史制度

  ②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③察举制

  ④编户齐民

  (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①匈奴的兴衰

  ②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

  ③西南夷与百越

  (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①与朝鲜的关系

  ②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③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④丝绸之路

  (6)秦汉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②哲学与宗教

  ③史学与文学

  ④雕塑与绘画

  【注意】  本部分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其中,秦汉政治、经济制度及形成原因,秦汉时期的文化及对外关系等更是高考的热点。 

  3三国、两晋、南北朝    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江南经济的发展

  ②屯田制、均田制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②玄学

  ③道教与佛教

  ④唯物论思想家

  ⑤文学和艺术

  【注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三国鼎立局面产生的历 史根源为考查重点。

  4隋唐    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①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②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

  ③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④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⑤武则天的统治

  ⑥“开元之治”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府兵制和募兵制

  ④租庸调制

  ⑤两税法

  (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和城市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突厥

  ②回纥

  ③靺鞨

  ④南诏

  ⑤吐蕃

  (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①和新罗的交往

  ②和日本的交往

  ③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

  ④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6)隋唐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②宗教和哲学

  ③教育

  ④文学和艺术

  【注意】  隋唐的内容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统治政策、人物评价、民 族关系、经济文化等更是更换命题角度以后反复考查过。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 去分析问题。

  5五代、辽、宋、夏、金、元    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①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②中央集权的强化

  ③科举制的发展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②庆历新政

  ③王安石变法

  (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①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②宋辽的和战

  ③西夏的建立

  ④宋夏的和战

  (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①金的建立

  ②辽和北宋的灭亡

  ③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④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①蒙古的兴起

  ②成吉思汗的政权建立和征战

  ③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6)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

  ③元朝的灭亡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②理学

  ③教育

  ④文学

  【注意】  纵观历年高考考题不难发现: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北宋中期的社 会危机和改革,宋元文化,元朝的历史地位等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

  (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①明朝的建立

  ②专制制度的加强

  ③八股取士

  ④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2)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②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④文字狱

  (3)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①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②农业

  ③手工业

  ④商业

  ⑤资本主义萌芽

  ⑥对外贸易

  (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

  ②和西藏地区的关系

  ③改土归流

  ④台湾府的设置

  ⑤清朝的疆域

  (5)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①郑和下西洋

  ②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③戚继光抗倭

  ④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6)明清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②理学的发展

  ③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④明清小说

  ⑤类书、丛书的编纂

  ⑥西学东渐

  【注意】  本部分内容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 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等都可能会是高考的考点。 中国近代现代史  

  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

  (1)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②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鸦片战争的过程

  (2)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4)太平天国运动

  ①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北伐和西征

  ④《资政新篇》

  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新思想的萌发

  【注意】  本部分内容的考查相对较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两次鸦 片战争的原因、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历史功绩,新思想的 萌发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1)洋务运动

  ①洋务运动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③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甲午中日战争

  ①战争爆发的背景

  ②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③《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④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3)戊戌变法

  ①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②百日维新

  ③戊戌政变

  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4)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④《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注意】  本部分的考查重点有: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 主义侵华及对中国的影响,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考生复习时一定要从宏观上掌握,对 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概括出本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①同盟会的成立

  ②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③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2)辛亥革命的爆发

  ①保路运动

  ②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①“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②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④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4北洋军阀的统治    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①北洋军阀政权

  ②“二次革命”

  ③“二十一条”

  ④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5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

  (1)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五四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③工人运动的高潮

  (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5)北伐战争

  ①“三一八”惨案

  ②北伐军胜利进军

  ③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6)大革命的失败

  ①帝国主义的干涉

  ②“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注意】  本部分内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涉及,一般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 出现。“三一八”惨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内容要特别重视。

  6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①工农武装起义

  ②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日本大举侵华

  ①“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

  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3)红军的战略转移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②“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注意】  本部分内容一般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①七七事变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①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②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③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②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③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②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③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注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涉及的题型可以是选择、 填空,也可以是材料、问答。国共第二次合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国民党对内对外政 策的转变,皖南事变,加强根据地建设等都是考查重点。

  8人民解放战争    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③全面内战的爆发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①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③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9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①新中国的诞生和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②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三反”、“五反”运动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①严峻的经济形势

  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③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注意】  本部分内容虽然时间跨度不是很大,但是内容头绪很多,还有相当 多的理论认识问题。考生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全面掌握,对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时期的重要经 济措施,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要特别重视。

  1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②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③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①“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4)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注意】  从高考命题的走向看,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力度可能会有所加强。中 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反革命集团的斗争等会是今后考查的重点。

  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1)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①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③改革开放的成就

  (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4)“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